合肥,一座南北交融的八方名城,生态智慧的宜居新城,铁路烙印的枢纽新城。合肥新站综合实验区位于合肥市东北部,是合肥老城区和新站区的特色窗口,城市生态与铁路文化交汇的纽带,展示合肥文化的重要节点。本案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内,为新蚌埠路东西两地块,铁路编组站以西,新汴河路以北,由淮南铁路线、合武铁路县围合而成。基地不仅空间封闭,高架林立,火车噪音污染严重,且存在水塘零散、植物杂乱、建筑垃圾污染等诸多自然不利因素。我们将立足场地实际,借鉴优秀案例,复兴历史、修复生态、引入业态,构建一个拥绿抱湖、蓝绿交融的铁路文化综合体验性公园。
我们以对话为主题,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铁路主题公园。一条铁路体验路径连接文化展示活动中心和城市生活活力中心;一条观光游线串联七个主题活动园——登高园 、枝蔓园 、记忆园、童趣园、科普园、花海园、活力园;人文体验廊、城市活力廊、生态净水廊三条城市廊道尽汇一汪湖泊。
整个公园将打造为活力城市、记忆城市、山水城市、梦想城市四个主题片区。这是一个颇具活力的城市公园,这是一段人与城市的对话 。沿街商业,环湖步道,风筝草坪,水岸挑台,中心湖区为市民营造出休闲的滨湖体验。由自行车公园串联的儿童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极限运动场地打造出时尚多样的生活的体验。未来这里将成为市民活动、休闲、娱乐的聚集地。
这是一个重拾记忆的城市公园,这是一段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利用场地内现有的铁路元素,结合文脉体验、工业遗迹,打造一条再生的铁路体验动线。我们将从高架改造的体验小火车始发站,一路经过滨水林道---活力水岸---紫藤回廊---植物隧道---铁道博物馆---缤纷花田---工业高架等,沿途设有四处文化驿站,以多变的地形设计、丰富的植物感官、多样的空间表达、多层的交通架构,达到田林共赏,景情交融的游弋体验,配以场地本身的环境气质,使观者身临其境地融入其中,完成一段叹为观止的火车的回忆之旅。
这是一个融汇山水的城市公园,这是一段城市与自然的对话。
将现有水资源重新整合,打造出一个具有示范科普教育意义的人工湿地,行于景观密林、湿地水系、动植物栖息地中,尽享恬静的氛围与慢活的人生,这块被建筑垃圾污染的土地将在这里慢慢新生。
这是一个怀抱梦想的城市公园,这是一段城市与人文的对话将艺术、科技与人文结合,打造文化广场、名人文化园、乡土植物教室等体验型空间,多变的现代空间,多样的丰富的材质,一个充满人文梦想的城市公园,将犹如一朵梦想之花绽放于新站综合实验区。
我们通过水的生态处理计划,构建高效的生态叠层结构。收集系统先将水汇集到生态浅沟中,形成雨水花园,最终在场地末端汇聚成人工湿地,增强场地的抗暴雨能力,成为海绵城市的科普学习的示范基地。净化系统将水从上游到下游,通过沉淀、碎石过滤、曝氧、沉水浮水植物净化和浮岛净化改善水质和生态,形成可供人们观看学习的科普教育蓝本。通过开阔的水面设计、嗜鸟植物的栽植引种,引鸟计划也将由此展开,这片场地将成为动植物栖息的乐园。
我们将以现状苗木搭建生态肌底,乡土物种构建生态群落,用多品种打造感官花园,低养护提升景观效果,来构建缤纷四季的植物绿化氛围。总体布局,集密林、疏林、草地、观赏草、花林、花海于一体的基础上,分区设计,创建:层次丰富的活力城市公园、游览活动的记忆城市公园、生态型的山水城市公园、引导性的梦想城市公园。
我们将使用科技手段弥补场地劣势。为解决铁路噪声问题,围绕铁路在场地四周造坡,选用香樟、广玉兰、银杏等高大乔木,沿场地外围种植。中部开敞空间设置活动区域,使用雨幕系统、跌落喷泉、音乐干扰等方式营造局部小环境,减小火车噪声干扰。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采取分阶段苗木种植方式,先使用观赏地被植物修复土地,待堆体生态稳定后,选择改良土壤功效的植物植木成林。采用区域光伏发电系统,与市政供电互补,节约能源。登临高塔,俯瞰公园,颇有人文情怀的主题建筑及具有诗意情怀的公共配套服务建筑配合大地的书房、时间的飞鸟、自然信箱、大地笔记等一些列自然艺术主题小品,共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公园。
夜幕降临,丰富多彩夜生活拉开序幕,水岸边、华灯初上灿烂霓虹,更令这座城充满了活力。我们希望为合肥创造出一个无与伦比的区域,聚山水门户,承古城文化,融铁路元素,展水岸魅力,汇高教特色,享生态宜居。合肥新站区铁路公园一个集人文、生态、游赏、观景与交流于一体的活力公园
铁路城市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资源类型:
汇报文本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3MB
建筑风格:
现代风格
评论0